当前位置:致远文秘网>专题范文 > 公文范文 > 《桂林山水》说课稿3篇(全文完整)

《桂林山水》说课稿3篇(全文完整)

时间:2024-01-17 16:25:03 公文范文 来源:网友投稿

《桂林山水》说课稿一、说教材1.教材分析《桂林山水》是丁编教材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6课的内容。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,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桂林山水》说课稿3篇,供大家参考。

《桂林山水》说课稿3篇

《桂林山水》说课稿篇1

一、说教材

1.教材分析

《桂林山水》是丁编教材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6课的内容。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,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.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。课文按先总说、后分述、再综合的顺序,分为4个自然段对桂林山水进行描写。第1自然段.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。第2、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、水的特点,先写漓江的水静、清、绿的特点,接着写桂林的山奇、秀、险的特点。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后的总体印象。全文重点突出,条理清楚,语言优美流畅,描述生动逼真,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.写作方法,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“学习仔细观察,抓住特点,按照方位进行描写”的读写典范。

2.教学目标

(l)掌握本课生字词,积累词语。

(2)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、背诵课文。

(3)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,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。

(4)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,有次序地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,用一段话描写一处景物。

3.教学重点、难点

学习课文2、3自然段,引导学生通过分析、比较、综合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。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.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,是教学的难点。

4.课时安排:三课时

第二课时:学习课文第二段,理解、学习课文中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法,读熟课文。完成课堂作业第2、4题。

5.教具准备

《桂林山水》.课件。

二、说教法

1.直观教学法:教学第2、3自然段时,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,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,理解重点词句,认识整体结构。

2.举一反三法:课文中第2、3自然段结构相似、教学要求相同,所以我在教学中运用举一反三法,让学生自主探究、反复训练,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。

3.朗读体会法:通过抑扬顿挫、声情并茂的朗读,以多种形式练习,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,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。

三、说学法

通过教师创设情景,采取灵活互动的教学方法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培养学生自主、学习、探究的良好习惯,让学生运用“读、找、品、诵”的方法自主学习,获得新知。

四、说教学程序

(一)创设意境,导入新课。

回顾引入:同学们,上一节课我们开始学习了《桂林山水》这篇文章,大家肯定还记得第一自然段中的那一句“桂林山水甲天下”,今天我们就来观赏这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。看看桂林山水为什么是天下第一。

(上课一开始,教师联系课文内容,用带着问题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,把学生引入课文,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。又通过幻灯片的展示,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,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。)

(二)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。

1.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:

(1)桂林山水到底美是指哪些地方的美?

(2)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?

2.让学生们结合课文内容,观看《桂林山水》幻灯片,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。

3.检查预习情况,学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。

4.学生质疑问难(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解答)。

(三)举一反三学课文,品词赏句悟感情。

1.精读第二自然段。

⑴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,思考:

①用“。。。”圈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。

②用“~~~”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。

⑵检查思考题①,板书:水

⑶检查思考题②,投影出示句子:

漓江的水真静啊,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;

漓江的水真清啊,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;

漓江的水真绿啊,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。

⑷通过教师范读、学生试读、指名读等形式,有感情地朗读,体会漓江水奇丽的美。

⑸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,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?(排比、比喻)

⑹教师投影出示句子一组举一反三的句子训练:

①.漓江的水真绿啊,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。

②.教室里真安静啊,安静得 。

③.公园里的花真香啊,香得 。

⑺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还写了大海、西湖,它们有什么特点?

这一段写漓江的水,为什么还要写大海、西湖?

教师小结:作者运用了对比、排比、比喻等修辞手法,把漓江水的静、清、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、形象。

⑻小结学法。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,是通过什么顺序、什么方法学习的?

讨论后板书:读——找——品——诵。(让学生.总结学法,达到举一反三,触类旁通的作用。)

2.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。

用“读、找、品、诵”的学习方法,自学第三自然段。

重点放在寻找景物的特点及怎样进行具体描写。借助幻灯片,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特点。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,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。

3.学习第四自然段。

以读代讲,让学生边读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,理解“舟行碧波上,人在画中游”的意境。

5.指导朗读,激发情感。

这篇课文语言优美,描述生动、形象,有利于朗读训练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全文,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。

(四).总结全文,指导背诵。

1.按照板书,小结全文,强调本文写法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。

2.运用课堂练习2的提纲,指导学生背诵课文。

学生通过自由背、同桌互背、指名背、分组背等多种形式,达到背诵的目的。

3.布置作业:背诵课文;整理完成课堂练习第2、4题。

五、说板书设计

《桂林山水》说课稿篇2

师:上节课我们结合书中的插图,熟悉了课文的内容,下面我们一边看录像,一边把已经记下的课文内容试着背下来,如果记得不太熟我们可以看一下书。(放录象师生共同背诵,师生结合录像内容的顺序,进行背诵。)

师:看来,许多同学已经记下了课文的内容,而且有的同学背诵得很有感情,不过我们所有人要想把课文内容融在自己的心里,有感情地读背下来,我们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,还得下一番功夫。课前,我们同学都去搜集了关于桂林山水的资料,看看哪位同学收集了,说给大家听一听,你从哪搜集到了什么资料?

生:我从“桂林观光网”上找到了“桂林山水的由来”和一些关于景点的神话传说故事。

生:我从《伟大的祖国》一书中找到了一篇名为《桂林山水》的文章,不过比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介绍得要详细。

生:我是从“桂林旅游”这一网站上下载了一些材料,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象鼻山的介绍。

生:“桂林旅游网”上还有关于桂林历史、人文方面的介绍。

生:我的爸爸去过桂林,我听他给讲了许多桂林的事,有些内容我都记下来了。

生:我从《中国当代朗诵诗选》一书中找到了贺敬之写的《桂林山水歌》

生:我从85年出版的一本名叫《祖国》的书中,找到了介绍桂林风景区的一段话。

师:看来,大家收集到了许多材料,养成这样一个习惯非常好,这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好方法,希望大家坚持下去。这些材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会有极大的帮助。

下面,我们以小组为单位,互相交流一下你们各自搜集的资料。同时看一下我给大家提出的“学习建议”,在你们交流的基础上试着完成一下里面的一项内容 .

(课件出示小组学习建议:A.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,练习感情朗读。B.结合课文和搜集的资料,写一篇简短的读后体会。C.如果你是桂林人,你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?D.文中哪部分内容给你的印象最深,试着说明……学生可以根据能力和喜好自由选择其一,或自行设计题目。)

大家可以从中自由选择,也可以综合组内的意见,自己拟定研究的题目,可以共享计算机中的资料或相关图片,要求小组中的每名成员,都要认真投入,主持人要精心安排,汇报员要细致整理大家的意见,努力争取人人有收获,如果需要我的加入请向我示意。 1/3 1 2 3 下一页 尾页

(小组结合自己选择或设计的学习题目,交流合作学习。教师巡视参与指导,吸收反馈意见信息。记录下相关的问题。)大约十分钟。

师:刚才,同学们结合手中的资料进行了深入地学习。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各组学习的收获。看看哪组先来汇报?

生:我们小组研究的是第一题: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,进行感情朗读。)在读的时候,我们因想了课前观看的录像片,同时我们一起阅读了介绍漓江水和桂林山的材料,努力把自己想象成游客,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,去练习的。

师:想象当时的情景,进行角色换位,他向大家介绍了一种读书的好方法,你们组给大家示范了下好吗?

生:读第二段

师:大家感觉怎么样?(引导学生进行评价)

生:评价(略)

师:在读中我发现句子中有些词语被你们有意地强调了,能说说理由吗?

生:我们突出了“却从没”和“真”这两个词。因为我们认为,这两个词可以表现出作者初见漓江时的惊讶和赞美之情。

师:真正体会了作者之情,谁再来读一下好吗?作者写水清时说“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”我认为这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,清可见底的小河水,并不少见!

生:漓江的水并不是小河水,因为在江中可以可以行驶竹筏小舟,而且我们手中的资料上介绍,漓江白水深达七八米,而且连它的支流都是清澈见底,这样的水就是不多见的了。

师:好,结合材料,抓住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,才能真正体会出“甲天下”的原因所在。写水的部分大家读得不错,其他的内容,我们能读好吗?(生练习,练好就举手,指优生读文。)

师:刚才通过这一小组的汇报,我们更加深入地领悟了课文的内容,他们给我们开了个好头,哪一组接着来汇报?

生:我们小组选择了第四题(文中哪部分的内容是课文的最后一段。(读)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结,写出了作者游览时的真实感受。把山水联系起来,还写了空中的云雾,山间的绿树红花,江上的竹筏小舟,这些组合起来,给人的感觉真像一幅色彩艳丽的画,而且这幅画又不是静止的。所以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深。

生:另外,“连绵不断”一词写出了从船上欣赏桂林山水时所见到的不断变化,通过前面水和山的描写,我们就会想到:船划过时,水动起来,水中的倒影也会动起来,而船要是过去后,水又会平静下来,水中的倒影也会重新复原,随着两岸景色的不断变化,水中的倒影也一定是层出不穷,我们手中的资料里写到:从桂林到阳朔,有83公里的路程,所以这幅应是长卷,而且是有动感的,千变万化的。

师:理解得好,的确,有山无水少一分灵气,有水无山则少一分刚毅,山水相融,相互映衬,

演绎着离奇的变化,这也正是桂林山水名冠天下的原因所在,还有其他看法吗?

生:我认为,第二、三段排比句用得好,每一句都抓住了桂林山水的一个特点,句中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,十分具体,形象。

生:排比句我们背起来也很容易。

生:我认为,这两个自然节的“啊”字用得也非常好,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,如果去掉了“啊”读起来,就不好听了。

师:试一下好吗?(生试)很有道理。哪一组接着来汇报。

生:我们组选择了第三题进行了练习。(如果你是桂林人,你将如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乡?)

师:好,今天就让我们认识一下,哪位是桂林人?

生:老师、同学们,大家好:

如果一提到,桂林,你一定会想到“桂林山水甲天下”这句话,确实桂林山水非常美,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关于桂林的情况,那就听我这个桂林人来向各位介绍吧。我们桂林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,是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名城,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。早在1982年就被国务院审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,整个风景区以桂林为中凡,北起兴安,南到阳朔,由漓江一水相连,如果让我来说说这爱百里的路程里,究竟有多少个景点,我也说不表,不过我可以告诉大家,我们桂林风景的四大特点是:山奇、水秀、石美、洞异。而最有代表性的是“一江(漓江)、两洞(芦笛岩、七星岩)、三山(象鼻山、伏波山、叠彩山)。如果你真到了桂林,这几个地方,你可千万不能错过。我们

《桂林山水》说课稿篇3

一、说教材

1.教材简析

《桂林山水》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1课。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,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.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。

课文按先课文按照"总—分—总"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。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。第2、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、水的特点,先写漓江的水静、清、绿的特点,接着写桂林的山奇、秀、险的特点。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。全文重点突出,条理清楚,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。语言优美流畅,描述生动逼真,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,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。

2.教学目标

(1)理解课文内容,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,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。

(2)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。

(3)领会作者细致观察、抓住特点、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。

(4)学会本课8个生字;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。

3.教学重点、难点

重点:学习课文2、3自然段,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。

难点: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。

二、说教法

1.直观教学法:教学2、3自然段时,运用多媒体、板画创设情境,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,理解重点词句。

2.举一反三法:第2、3自然段结构相似,教学要求相同,运用举一反三法,通过反复训练,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。

3.朗读体会法:通过抑扬顿挫、声情并茂的朗读,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,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,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。

三、说学法

培养学生“不动笔墨不读书”的良好习惯,让学生运用“读、找、品、诵”的方法学习课文。

四、说教学程序

(一)创设意境,导入新课

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,让学生猜猜这是哪呢?上课一开始,教师用各种美丽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再用充满激情的导语邀请学生一起游览桂林,把学生引入课文,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,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,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。

(二)检查预习

1.开火车读课文,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。

2.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桂林山水的材料

3.了解课文的结构,提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。

(三)自主选择,学习自已喜欢的部分

课文的二、三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桂林的山和水的特点,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部分,小组合作学习,并在课件上显示各种学习方法,供学生自己选择,然后全班交流,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学的,还有什么不清楚的。

(四)质疑问难,小结

(五)布置作业

1.抄写本课的生字词

2.背诵本课,摘抄自已喜欢的词名

3.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,描写你熟悉的一处景物。

五、说板书设计

桂林山水

总 — 水:静 清 绿

分 — 山:奇 秀 险

总 —“舟行碧波上,人在画中游。”

推荐访问:桂林山水 说课稿 《桂林山水》说课稿部编版 《桂林山水》说课稿ppt 桂林山水说课稿范文 桂林山水说课教案 桂林山水说课ppt课件 《桂林山水》说课视频 小学课文《桂林山水》说课稿 桂林山水说课稿之说教学目标 桂林山水说课稿中公教育

版权所有:致远文秘网 2014-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[致远文秘网]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

Powered by 致远文秘网 © All Rights Reserved.。备案号:冀ICP备14002712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