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致远文秘网>事迹材料 > 教师个人事迹材料 教师个人事迹材料

教师个人事迹材料 教师个人事迹材料

时间:2023-02-28 17:30:07 事迹材料 来源:网友投稿

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个人事迹材料 教师个人事迹材料(),供大家参考。

教师个人事迹材料 教师个人事迹材料()

第一篇:教师个人事迹材料

用爱搭建教育的蓝天

------------个人事迹材料

东关小学

从教十余年,在这五彩缤纷、酸甜苦辣的人生道路上,我作为一名为孩子们服务的普普通通的班主任,以平常心做着平常事,犹如大路边一株清雅的百合的存在,不为取悦偶然路过的行人。只为那一张张充满天真稚气的笑脸。看着孩 子们的成长变化,看着他们变得懂事成熟,那是一种特有的人生享受。

一、细心关爱—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

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,盛于母爱。它是放射着人性光芒的理性的爱。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理性的爱,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,激发他们扬帆前进。比如,我班里有个女孩叫于佳。她学习很好,可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,只要站起来就紧张,一个字也说不出来。同学们都替他着急。她也成了我班有名的“胆小生”。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。我经常课上提问她,都是些很容易的问题,怕她遇到难题紧张就更不敢说话了。并且私下经常找她谈心,鼓励她。而且我发现她的英语很好。在学校每周一句的英语学习中,我就试着让她带着大家朗读。她竟大胆的走上讲台,而且毫无羞涩的读了起来。同学们也很激动,在她的领读下,都放声的读了起来。这以后语文课上的一分钟演讲,她也能够大胆的走上台来。有一位同学曾这样评价她的演讲发言。他说:“老师,今天于佳的演讲虽然不是很流利,但是她终于可以大胆的走到前面来了。我觉得她今天是最棒的!我们应该向她学习,勇于向自己挑战。”我听了之后很是欣慰,看着孩子们的成长,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。老师的细心关爱就像水的载歌载舞,使鹅卵石臻于完美。

二、培养学生自主自理,成为集体的主人

在班级管理中,我始终坚持全员参加的原则,不管是什么活动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。并为他们创造各种机会。(1)班会活动学生自己提出问题,自己组织、自己主持、老师只是幕后导演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。我们班的墙报布置工作也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。如这学期的成果树,从设计大树造型开始,到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各组的果实形状。学生们的兴致极高,每个同学纷纷为本组出谋献策。而且同学们分工合作,有的画,有的剪,有的写,有的贴。每个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,成了真正的小主人。(2)我们班还开展了小组板报评比活动。每一

期由一个小组独立完成。完成后由老师给该组同学与板报合影,期末评选最佳小组板报。这样既可以减轻宣传委员的工作,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。有的学生说自己还从没出过板报,这次可算如愿了。有一组同学出板报时,我发现其中一名同学确实既写不好又画不好,所以就一直为画的同学服务,只见他一手拿着板擦,一手托着粉笔盒的样子。我看了很是感动。同学们都想为班集体出力。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为他们创造机会。让学生在“主动”中发展,在“合作”中成长,在“思索”中创新。

三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

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科研型教师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,也是当前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。教育实践证明,只有“有心”加“有脑”按规律办事,掌握科学的方法,班主任工作才能具有不竭的生命力。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,我们应更注意,多学些有关儿童发展的心理学知识,多掌握一些促进儿童发展的心理辅导方法,充分了解和正确把握学生在发展中的处境和需要,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赞赏,激励每一位学生的发展,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段话:“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,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花未被点燃,而要使一切天赋和才能都能最充分的表现出来。”我发现,点燃孩子心灵的火花,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生活在被欣赏中,不断地体验成功,快乐成长。我班的安营同学学习基础不是太好,上课小动作多,下课经常管不住自己,做出一些较冲动的事。但是我发现,他对红领巾监督岗的工作特别感兴趣,愿意做值周生。但是在全班推选值周生时,很多同学不同意他,他表现的情绪很低落。于是我单独找其谈心,了解了他的想法,并帮他分析了同学们为什么不同意他做值周生的原因。他表示只要能做值周生,愿意改正缺点,严格要求自己。于是我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,并让他在全班表态,赢得同学们的信赖和支持。最终他当上了值周生。他在担任值周生期间,对工作认真负责,早来晚归。而且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。我及时地在全班肯定他的进步,同时,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。上学期末,由于换座位,安营所在的组缺少组长,我决定让安营当这个组长。他担任组长期间,每天按时收发作业。原来他自己有作业拖拉的毛病,在担任组长期间,他的作业,每次交得都非常及时,错题改得也很及时,不再用我催了。这学期初,轮到我班升旗,要推选光荣升旗手,我刚一询问,升旗手选谁,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:“安营进步最大选他。”安营当

时有些害羞,直说:“别选我,别选我。”但是可以看出,他的内心是甜蜜的。面对孩子的进步,使我感悟到:对特殊的孩子多一点真挚的偏爱,多一点情感的交流,多一点宽容,就能让他站起来,大步向前走。爱是教育的起点,是教育的手段与方法,是教育的技巧与策略,爱更是一种伟大的情感,它能创造新的人。

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。的确,教师的肩上承担着民族的希望,教师的双手托起的是明天的太阳。我作为一名教师,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,深深地懂得自己所肩负的责任,更加体会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,就要有爱岗敬业 、勇于创新的精神。

用心去工作,用爱去育人,是我一生的追求。

第二篇:教师个人事迹材料

教师个人事迹材料

爱心奉献平凡岗 智慧铺就成功路

一、 投身教育天地 热情挥洒教坛

从记事起,我就梦想要成为一名教师。九一年师范毕业,我有幸进入了教育学院教务处工作,但我的梦想是走上讲台,做一名名副其实的老师。为此,我经过七年的不懈努力,其中的苦与乐只有我自己知道。也许大家不会相信,一位师范毕业生怎么能登上大学讲台呢?但我做到了,一种坚定的信念促使我成就了自己的梦想。上师范不是我的错,贫寒的家境只能让我如此选择。特级教师魏书生的经历感动了我,他的精神像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鼓舞着我,我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,函授专科、脱产本科,我如愿以偿地登上了讲台,做了真正的教师。当我看到办公桌上堆满作业时,一种感动的心绪从我的心底升起。我在每一本日记上都倾注了我的一份关切与爱护的“诚心”。当一个班主任的担子压在我并未成熟的肩头时,当一个个调皮的学生站在我面前扮鬼脸耍滑头时,我才体会到了“教师”二字的真正含义。我深知,教书育人的核心是育人,为了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道德观,我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,严于律已,以身作则,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。我班有一位女生,容貌不佳,学习成绩差,对生活失去信心,她在日记中告诉我没人喜欢她。看过后,我心很沉。我深知,少年时的心灵伤痕很可能影响人的一生。于是,我极力鼓励她,给她信心,给她指明前进的方向。我在日记中跟她约定,让她努力背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一文,第二天上课让她背。第二天我叫她时,学生中一阵嘲讽的骚动。我看着她,眼神中充满了鼓励。她流利的背了下来。班内一片掌声。事实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,从此,她对自己有了信心,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都大有改观。还有一个学生,心灵比较脆弱,经受不住别人的批评,虽然他的成绩还不错。有一次,他因纪律不好而受到了数学老师的批评,而此时他又处在朦朦胧胧的爱情之中。那一段时间,他意志消沉,终日保持沉默。我从他的日记中读出了他的心曲,我觉得我必须帮助他。我用尽我的文学功力去感染他劝说他,让他清醒地面对现实,面对自己的心灵。终于,他想通了,以坚毅的翅膀飞向属于他的天空。

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,我坚持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注入到教学内容中,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,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,我相信人与人之间有一条心灵之路,这条路需要心需要爱去铺平。我爱我的学生,我爱教师这个职业,我用爱去铺设这条通往彼岸的心路。“讲课”已成了我生命的一大部分,我知道,讲课不仅仅是给学生以知识,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一种思想,一种精神,一种价值观。

我知道,作为一名教师,要想讲好课,功夫主要下在课堂之外。记得《语文学习》的封面上有过这样一句话,“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”,可是我要说,在我的心中,语文学习的外延大于生活的外延,多年来,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不断提高,为了做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,我不断学习新课程改革有关知识,研究新课程标准下新的教学方法,适时到中小学听课,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尝试,得到了广大师生和领导的一致好评。课余时间,我潜心于教学科研,从每天电视节目铺天盖地的广告中我得到启示,写出了题为《广告语言与文化心理浅谈》的;
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践中,我结合教学感受,写出了《普通话中ie和ian的发音差异》、《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》、《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整合普通话课程资源》等论文。

xx年6月,我应同行邀请,参加了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《普通话口语表达训练教材》的编写工作,历时半年,写六万字,任副主编。对于一个教学经验不太丰富的年青教师来,写一篇小论文可能不是难事,但胜任一本教材的副主编既是一次绝好的机会,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。

在《现代汉语》教学过程中,我感悟到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不同,各民族语言规律即存在差异,这种差异表现在不同方面,思维方式、行为习惯,继而表现为句式结构,由此我写出了题为《英语动词不定式在汉语句式中的体现》的论文。

对于一位教师来说,教学与科研是分不开的。教学与科研,对我来说是同一种事业,在对事业的追求中,既实现了自我价值,又奉献了社会,这一切都源于我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。

二、 发挥自身专长 担负推普使命

小时候我就爱模仿播音员说话,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对普通话有了一定的了解,当我选择了做教师时,我更加体会到说好普通话对于一位语文教师的重大意义,所以我就发挥自身专长,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,终于,功夫不负有心人,我做了一名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。

作为一名普通话水平测试员,学校普通话课程的担子自然而然就落到了我身上,吕梁推广普通话事业也成了我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
每年九月份第三周是“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”。从99年吕梁成立语委办以来,每年的“推普周”都要搞一些活动。从开始上街到各学校张贴宣传画进行宣传,到后来在语委办的统一指挥下,利用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倡导吕梁人积极行动起来,宣传普通话,推广普通话,为吕梁形象的整体改变,我一直都做着不懈的努力。xx年的第六届推普周,我们在语委办的统一部署下,协助各县市学校搞了从校到乡,从乡到县,从县选拔到地区参加的“人寿杯小学教师暨学生课文朗诵比赛”,活动中,从文件起草、篇目选定到规则制定、会场布置处处都留下了我艰辛的足迹。这次活动在全区师生中掀起了诵读课文、学习普通话的高潮,从而也激发了全吕梁的人学习普通话的热情。

作为一名测试员,从xx年我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全面开展以来,到目前为止,我在教育局语委办的领导下,先后赴吕梁十三县市四十多次参加测试,共测试教师xx余人。

为了让吕梁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立足现实、稳步发展,我贡献自己的智慧,付出艰辛的努力,利用非典休假时间,编写了适合吕梁教师使用的《普通话水平测试实用读本》,并受语委办委托培训各县市测试员,以便他们在自己的培训工作中能做到得心应手。金诚所致,金石为开,我的讲课艺术终于得到了领导的赏识,同仁的认可。随即应兄弟学校邀请,受语委办的委托,我先后赴吕梁行署机关幼儿园、吕梁艺校、吕梁卫校、吕梁经济管理学校、离石区二中、中阳县为师生作普通话讲座二十多场次,听课总人数达3000以上。在下乡讲课时,有些乡镇条件较差,没有扩音设备,一百多人挤在一个教室,为了保证上课质量,我只有提高嗓门、加大音量,这样上课在别人看来很累,但我却乐在其中,因为我从老师们的眼神中读懂了我自己的价值。

三、 发扬严谨作风 工作务实求真

从九八年登台讲课以来,我一直以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。因为我代的是语文课,为了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,我为班里搞“即兴演讲”、“诗文朗诵”等活动,还要求学生每周办一期“手抄报”,整理自己的“习作集”。在学校举行的演讲、朗诵活动中,我身先士卒,为学生作楷模。记得有一年元旦,学校举行“文艺晚会”,已是孩子妈妈的我和学生们一同编排舞蹈、上台表演。学校开运动会,我还拉上爱好体育的丈夫,早上六点起床,为篮球比赛记分,有时因为天气原因,室外比赛不能正常进行,我们就加班加点,利用晚上时间完成比赛。

除代课外,我还兼任教务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。九九年我省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启动,利用假期,我完成了全区1xx多名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建设工作,在以后几年来,每年完成1xx多名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的培训、考试、阅卷、登分等工作。这些工作看似简单,但要做到准确无误确实也难,在别人看来几万个数据错几个是小事一桩,但我心里明白,对于个体的老师来说,每个数据都可能会影响到他的转正、评优、晋升职称,甚至前程。在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之余,我一遍又一遍核对着这些数据,为做到万无一失,我经常加班加点,没有想过要放松自己。

我并没有退缩,因为我热爱自己的事业。当教师我不想放弃,在讲台上我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;
当测试员我不想放弃,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我从小就梦寐以求的,我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人,我要做吕梁的王小丫;
教务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中繁琐、杂乱,但它是学校交给我的工作,我以教务工作为支点,走上了讲台,做了测试员,我不能忘本。

吕梁教育学院教师 张虎玲

第三篇:教师个人事迹材料

她,是一位普通的老师,却在特殊教育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,先后获得“全国特殊教育园丁奖”、“市德育先进工作者”等耀眼的荣誉。她,是一位美丽的校长,14年来,用爱为折翼的天使缝补翅膀,用心托起那些智障儿童的人生希望。她,是一名优秀的农工党员,为教育事业尽心,为党派工作尽责。她就是无锡市南长区培智学校副校长刘卉老师。

智学校的孩子也是天使

智障学生一般都是大脑因为各种原因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,导致身体活动的不协调和较差的平衡能力、反应能力,他们通常意志薄弱,沟通交流困难,自身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。

但刘卉坚信,培智学校的孩子也是天使,只因翅膀折断才落入人间。她总说,他们傻,可他们也不傻很重情;
他们笨,可他们也不笨有才能,他们需要更多的爱心、耐心和恒心,去唤醒他们的情感,去激发他们的潜能。

她的学生小天今年已经15岁,之前在一所普通小学就读,老师既没精力管也不懂怎么管,最后只能放任不管,也没有其他学校愿意接纳孩子。小天的妈妈忧心忡忡,愁眉不展,带着一丝希望,把孩子带到刘卉身边,刘卉收下了孩子。但曾经的歧视和伤害的确给小天留下了阴影。进校后,小天惹了许多麻烦。他抢东西、怪叫、躺在地上耍赖、干扰上课和午休秩序,甚至还多次抓伤老师。刘卉没有嫌弃他,那段时间每天给予他单独辅导。在引导帮助的过程中,给予更多的搂抱、抚爱、安慰和鼓励。渐渐地,小天变了,变乖了,变静了,变懂事了,他不仅能够生活自理了,还改掉了很多坏习惯,并且成了个小有名气的“巧手儿”。他精心编织的小花篮、储物格等小礼品,总是给街坊邻里一抢而空,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扬。孩子有了自信,小脸露出了笑容,家里也有了笑声,小天妈妈对刘校长感激涕零:多亏了您,那么多年,我家孩子终于也能得到别人的夸奖了!

这样的事情对刘卉绝非个例。无锡首位世界特奥冠军薛亚兰,也是刘卉的学生。2007年,世界夏季特奥运动会在上海举办。刘卉提前准备,在校内挑选苗子,确定运动项目。网球,对于正常孩子都不易掌握,但薛亚兰却表现出一定的天分,上手较快。碍于学校没有场地,刘老师经常冒着酷暑用电动车带她去市体校训练。每当她因为训练枯燥乏味而情绪不稳不肯打球时,刘卉总是耐心地安慰她;
给她买饮料、水果、牛奶,让她补充能量;
陪她上街买运动衣运动鞋,给她奖励和鼓励。经过三个月的封闭训练后,薛亚兰顺利通过第二次考核筛选,正式准备参加世界特奥运动会的比赛。比赛前夕,刘卉老师和区教育局领导连夜赶赴上海,为薛亚兰加油鼓劲。比赛结束后,当薛亚兰奔跑过来,第一时间拥抱刘卉老师时,两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。不负众望,薛亚兰载誉归来,成为无锡历史上首个取得世界特奥网球双打、单打双料冠军,被评为“感动无锡,奠基未来”十大年度教育人物、荣获市精神文明十佳新人新事,并入选无锡荣誉馆“无锡体育英杰”。

是的,在刘卉的心里,特殊教育,就是要让每一个智障孩子沐浴爱的雨露,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教育,让这些先天不幸的孩子后天也能成才。

特殊教育需要坚守

刘卉至今清晰记得第一次进入南长培智学校的场景。2014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,刘卉老师走进了南长培智学校大门,置身于这一特殊群体中,看着本应是绚丽的青春、花样的年华,却在那一双双呆滞而期待的眼中流露着不幸的学生,眼眶瞬时湿润了。于是,已经在区教育局教研室担任教研员的的她,坚决地向领导提出转到特殊教育岗位的申请,她的决心、爱心感动了领导,也由于她以前担任过幼儿园领导、教研员的从教经历,她的请求被区教育局批准,当年8月正式调到培智学校成为一名培智班老师。

她自讨苦吃的选择让许多亲友费解担忧,一些朋友也劝她放弃。但她理想所在,信念坚定。“既然教育局这么信任我,我就一定要做好。”刘卉老师想起14年前那个改变自己教师人生的决定还记忆犹新。然而,对于一个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学习的人来说,要适应培智教育可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。

她接手的第一个培智班共有6个孩子,其中,有走路不稳跌跌冲冲的;
有说话含糊听不太清的;
有目光呆滞,成天自言自语的;
有满身跳蚤,头长虱子,生活不能自理的;
有随地大小便的……面对这些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会的孩子,刘卉老师倍感吃力,尤其是在付出心血却见效甚微的时候,她也曾感到失望甚至绝望。但好强的她留了下来,一留就是十四年。从最初的困难、困惑,历尽考验。她做过数学老师、班主任、教科室主任,之后很快升任业务副校长。由于她刚到任不久,当时的校长就患重病病休在家,学校的重担沉沉地压在了她的肩头。

她所在的南长区培智学校承担着南长区、新区两地智障儿童的义务教育重任,包括体疗康复、缺陷补偿、职前培训等。两度搬

迁整合,目前共有学生69名,均为中重度智障、自闭症的孩子。风险大、任务重,作为负责人的刘卉自然压力不轻。她除了要关注学校的硬件建设,为智障学生提供着学习、训练和缺陷补偿的服务,让学校处处呈现出一种人本的关怀、殷切的鼓励和注重智障儿童身心发展的氛围,她还要关注青年教师的培养,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,短短几年,在她的引领下,学校有多名教师

在省市比赛与评比中获得一、二、三等奖。但除了这些,特殊教育教什么、怎么教,特殊教育的目标是什么,这是刘卉思考最多、最深的问题。通过自己和团队不断的摸索、总结,刘卉找到了答案——孩子们能自立就是特殊教育最大的成功!但通往这个目标的道路有多么艰难不易,她当然也很清楚。

为此,她开始创办南长培智学校职业培训班。以往的培智学校,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,智障儿童只能回到家里,由于缺乏持续学习矫正的机会,会导致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个人能力不断退失。而通过职业培训,让孩子融入社会,那么孩子将获得接触人群、劳动实践的机会,既有利于个人成长,也有利于家庭和社会。为此,她投入了大量的精力,付出了无数的心血:2014年“无锡市首家智障学生劳动技能培训中心”成立;
2014-2014年“省特殊教育示范学校”创建挂牌;
2014年“智障学生劳动作品首次爱心义卖”;
2014年,“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材专项课题”研究工作结题;
2014年“无锡市智障学生生活劳动教学现场会”……从课程到教材,从招生到就业,都是白手起家,点滴积累,她不知道自己放弃了多少休息日,不知道自己奔走联系了多少单位,才取得了这些成绩。至今经过培训的学生,已有近40名(占比80%)走上工作岗位,有4名还已经结婚成家。其中有一个单亲半哑的女孩至今叫她“妈妈”,是刘卉从生活不会自理接手,手把手教她洗手、擦药、洗澡,生病时常常还接到家里,亲自喂药喂饭,无微不至照顾,经过多年教育培养,她成为了南长培智学校的第一届职业培训班毕业生,进入了一家机械厂工作,不仅自食其力,还挣钱养家了,经常会回来看望刘“妈妈”。

没有鲜花与掌声,没有太多的获奖证书来证明教育成果,但孩子们的点滴进步,就是刘卉的骄傲,孩子们的欢快笑颜,就是刘卉的幸福。看到一个个孩子经过教育后能自理自立,也能享受幸福的人生,就是刘卉最大的满足和心愿。

为特教事业鼓与呼

刘卉不仅是一名好老师、好校长,也是一名优秀的农工党员。她担任农工党无锡市南长小教支部主任委员,同时还兼任南长区人大代表。带领支部党员积极投身于教育前沿,参政议政,建言献策,她同样乐此不疲,甘于付出。

当然,调查研究、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领域和重要内容,依然是她矢志不渝、衷情所在的特教事业。特教岗位后继乏人,目前的教师队伍转岗轮岗教师偏多,专业人才、青年人才匮乏,进人难、进编难成了刘卉的心病。在今年的南长区各民主党派迎新座谈会上,刘卉老师针对“特殊教育岗位进编难”的问题,向到会的区教育局领导作了情况反映和问题汇报,相关建议得到区领导和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采纳。很快在不久之后的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考中,在总量很少的进编名额中专门给予培智学校一个教师编制,并顺利招录了一名毕业于南京特殊教育学院的优秀青年教师,为今后(更多请搜索:wwW.HAoWoRd.com)特殊教育岗位的教师引进开了先例。

平时,作为一名农工党员、区人大代表,她关心本地区基层事务,关注残疾人疾苦,先后撰写了多篇调研报告和建议案。2014年,围绕农工市委会关于“同心同行我争先,四个无锡我共建”献计献智活动的要求,她组织南长小教支部积极开展调研活动,深入走访残疾人家庭,了解他们的就业、生存状况。由她撰写的《“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”情况的调研报告》得到市、区两级残联的高度重视。此外,她调研撰写的《加强食品安全管理,提高百姓安全指数》、《关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建议》、《建议规范绿化带高度》、《保障驾驶员安全行驶》|《地铁时代别忘残疾人的需要》等建议案和社情民意都被区人大和省市相关方面采纳和录用。她还经常利用休息日和暑期节假日等,积极组织南长小教支部与金城新村结对社区开展共建活动,“国外经典名片赏析”、“端午节民俗民风”讲座等都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。2014年,在区基层委员会的牵头下,南长小教支部开展的“社区教育志愿服务”,为南长区内8个社区提供菜单式教育服务,更得到了社区、家长、孩子的一致好评。

执着、睿智、宽容成就了她青春的芬芳;
奉献、坚持、追求成就了她人生的成功。她钟情,所以她热爱特教;
她快乐,所以她不懈努力;
她奋斗,所以她收获着幸福。我们赞美她,因为她是一位播洒爱的天使!

第四篇:教师个人事迹材料

爱心奉献平凡岗智慧铺就成功路so100

一、投身教育天地热情挥洒教坛

从记事起,我就梦想要成为一名教师。九一年师范毕业,我有幸进入了教育学院教务处工作,但我的梦想是走上讲台,做一名名副其实的老师。为此,我经过七年的不懈努力,其中的苦与乐只有我自己知道。也许大家不会相信,一位师范毕业生怎么能登上大学讲台呢?但我做到了,一种坚定的信念促使我成就了自己的梦想。上师范不是我的错,贫寒的家境只能让我如此选择。特级教师魏书生的经历感动了我,他的精神像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鼓舞着我,我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,函授专科、脱产本科,我如愿以偿地登上了讲台,做了真正的教师。当我看到办公桌上堆满作业时,一种感动的心绪从我的心底升起。我在每一本日记上都倾注了我的一份关切与爱护的“诚心”。当一个班主任的担子压在我并未成熟的肩头时,当一个个调皮的学生站在我面前扮鬼脸耍滑头时,我才体会到了“教师”二字的真正含义。我深知,教书育人的核心是育人,为了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和道德观,我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,严于律已,以身作则,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。我班有一位女生,容貌不佳,学习成绩差,对生活失去信心,她在日记中告诉我没人喜欢她。看过后,我心很沉。我深知,少年时的心灵伤痕很可能影响人的一生。于是,我极力鼓励她,给她信心,给她指明前进的方向。我在日记中跟她约定,让她努力背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一文,第二天上课让她背。第二天我叫她时,学生中一阵嘲讽的骚动。我看着她,眼神中充满了鼓励。她流利的背了下来。班内一片掌声。事实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,从此,她对自己有了信心,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都大有改观。还有一个学生,心灵比较脆弱,经受不住别人的批评,虽然他的成绩还不错。有一次,他因纪律不好而受到了数学老师的批评,而此时他又处在朦朦胧胧的爱情之中。那一段时间,他意志消沉,终日保持沉默。我从他的日记中读出了他的心曲,我觉得我必须帮助他。我用尽我的文学功力去感染他劝说他,让他清醒地面对现实,面对自己的心灵。终于,他想通了,以坚毅的翅膀飞向属于他的天空。

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,我坚持把自己的真实情感注入到教学内容中,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,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,我相信人与人之间有一条心灵之路,这条路需要心需要爱去铺平。我爱我的学生,我爱教师这个职业,我用爱去铺设这条通往彼岸的心路。“讲课”已成了我生命的一大部分,我知道,讲课不仅仅是给学生以知识,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一种思想,一种精神,一种价值观。

我知道,作为一名教师,要想讲好课,功夫主要下在课堂之外。记得《语文学习》的封面上有过这样一句话,“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”,可是我要说,在我的心中,语文学习的外延大于生活的外延,多年来,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不断提高,为了做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,我不断学习新课程改革有关知识,研究新课程标准下新的教学方法,适时到中小学听课,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尝试,得到了广大师生和领导的一致好评。课余时间,我潜心于教学科研,从每天电视节目铺天盖地的广告中我得到启示,写出了题为《广告语言与文化心理浅谈》的;
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践中,我结合教学感受,写出了《普通话中ie和ian的发音差异》、《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》、《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整合普通话课程资源》等论文。2014年6月,我应同行邀请,参加了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《普通话口语表达训练教材》的编写工作,历时半年,写六万字,任副主编。对于一个教学经验不太丰富的年青教师来,写一篇小论文可能不是难事,但胜任一本教材的副主编既是一次绝好的机会,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。

在《现代汉语》教学过程中,我感悟到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不同,各民族语言规律即存在差异,这种差异表现在不同方面,思维方式、行为习惯,继而表现为句式结构,由此我写出了题为《英语动词不定式在汉语句式中的体现》的论文。

对于一位教师来说,教学与科研是分不开的。教学与科研,对我来说是同一种事业,在对事业的追求中,既实现了自我价值,又奉献了社会,这一切都源于我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。

二、发挥自身专长担负推普使命

小时候我就爱模仿播音员说话,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对普通话有了一定的了解,当我选择了做教师时,我更加体会到说好普通话对于一位语文教师的重大意义,所以我就发挥自身专长,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,终于,功夫不负有心人,我做了一名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。

作为一名普通话水平测试员,学校普通话课程的担子自然而然就落到了我身上,吕梁推广普通话事业也成了我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
每年九月份第三周是“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”。从99年吕梁成立语委办以来,每年的“推普周”都要搞一些活动。从开始上街到各学校张贴宣传画进行宣传,到后来在语委办的统一指挥下,利用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倡导吕梁人积极行动起来,宣传普通话,推广普通话,为吕梁形象的整体改变,我一直都做着不懈的努力。~年的第六届推普周,我们在语委办的统一部署下,协助各县市学校搞了从校到乡,从乡到县,从县选拔到地区参加的“人寿杯小学教师暨学生课文朗诵比赛”,活动中,从文件起草、篇目选定到规则制定、会场布置处处都留下了我艰辛的足迹。这次活动在全区师生中掀起了诵读课文、学习普通话的高潮,从而也激发了全吕梁的人学习普通话的热情。

作为一名测试员,从2014年我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全面开展以来,到目前为止,我在教育局语委办的领导下,先后赴吕梁十三县市四十多次参加测试,共测试教师2014余人。

为了让吕梁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立足现实、稳步发展,我贡献自己的智慧,付出艰辛的努力,利用非典休假

时间,编写了适合吕梁教师使用的《普通话水平测试实用读本》,并受语委办委托培训各县市测试员,以便他们在自己的培训工作中能做到得心应手。金诚所致,金石为开,我的讲课艺术终于得到了领导的赏识,同仁的认可。随即应兄弟学校邀请,受语委办的委托,我先后赴吕梁行署机关幼儿园、吕梁艺校、吕梁卫校、吕梁经济管理学校、离石区二中、中阳县为师生作普通话讲座二十多场次,听课总人数达3000以上。在下乡讲课时,有些乡镇条件较差,没有扩音设备,一百多人挤在一个教室,为了保证上课质量,我只有提高嗓门、加大音量,这样上课在别人看来很累,但我却乐在其中,因为我从老师们的眼神中读懂了我自己的价值。

三、发扬严谨作风工作务实求真

从九八年登台讲课以来,我一直以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。因为我代的是语文课,为了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,我为班里搞“即兴演讲”、“诗文朗诵”等活动,还要求学生每周办一期“手抄报”,整理自己的“习作集”。在学校举行的演讲、朗诵活动中,我身先士卒,为学生作楷模。记得有一年元旦,学校举行“文艺晚会”,已是孩子妈妈的我和学生们一同编排舞蹈、上台表演。学校开运动会,我还拉上爱好体育的丈夫,早上六点起床,为篮球比赛记分,有时因为天气原因,室外比赛不能正常进行,我们就加班加点,利用晚上时间完成比赛。

除代课外,我还兼任教务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。九九年我省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启动,利用假期,我完成了全区12014多名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建设工作,在以后几年来,每年完成12014多名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公共必修课的培训、考试、阅卷、登分等工作。这些工作看似简单,但要做到准确无误确实也难,在别人看来几万个数据错几个是小事一桩,但我心里明白,对于个体的老师来说,每个数据都可能会影响到他的转正、评优、晋升职称,甚至前程。在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之余,我一遍又一遍核对着这些数据,为做到万无一失,我经常加班加点,没有想过要放松自己。

我并没有退缩,因为我热爱自己的事业。当教师我不想放弃,在讲台上我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;
当测试员我不想放弃,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我从小就梦寐以求的,我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他人,我要做吕梁的王小丫;
教务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工作中繁琐、杂乱,但它是学校交给我的工作,我以教务工作为支点,走上了讲台,做了测试员,我不能忘本。

第五篇:教师个人事迹材料

为了山里的渴望求知的孩子,他坚守了33年,在大山深处仅有的一张三尺讲台上,在艰苦清贫的条件下,无怨无悔,默默耕耘,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。他说,看到孩子们从山里走出山外,看到孩子们的人生从这里起程,他感到幸福。他,就是市级模范教师、宁城县八里罕镇王台沟教学点教师*。

夏末秋初的一天,走进王台沟,眼前的*如周围连绵的群山般坚毅而沉静。深山教学点中33年的坚守,早已让他和周围的大山融为一体,默契而自然。

那一刻的神圣感如山般责任,让他一瞬间完成了从毛头小伙子、从一个学生到师者的角色转变

1969年,*高中毕业,还是一个19岁的毛头小伙子。血气方刚的他,应村里推荐,一头扎进八里罕镇深处的北场子村王台沟教学点。

忆起当时的情景,不善言辞的*至今历历在目:那一天,听说教学点来了位秀才,周围的父老乡亲都赶来了。面对老人们发自心底的崇敬、感激和信赖,面对孩子们清澈而渴盼的双眼,*感受到巨大的震撼--那一刻的神圣感如山般责任,让他一瞬间完成了从一个毛头小伙子、从一个学生到师者的角色转变。他留了下来,在这个只有他一个老师的教学点,一留就是33年。

提起自己的经历,*总说很平常:妻子是老家的农民,成家后,自己教书育人,妻子生儿养女,没啥。但在和他断断续续的交谈中,你却不能不感受到深山里的清苦和他33年守候的艰辛。

山里人穷,穷的连学习用的笔和本也买不起。有的孩子因此辍学了。“一个都不能少”,这是*的原则。为了解决孩子们读不起书这个难题,*打起了大山的主意。从此,他带领稍大一点的孩子到山上挖药材、采蕨菜、捡蘑菇、开荒种土豆。他还卖掉自己家的20多只羊,在自己家里为学校养起了羊和牛。起初妻子说啥也不同意,但经不住*软磨硬泡做工作,最后和*一起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。经过夫妻二人精心喂养,所养的牛由最初的两头发展到最多时6头,羊10多只。平均每年都出栏育肥牛1至2头,羊5至10只。*以养牛羊为主的勤工俭学为教学点积蓄了一点资金,他拿出部分资金为教学点更新了桌凳,购置了一些教学仪器。孩子们的学杂费、文具、纸张全部从教学点勤工俭学收入中支付,孩子们可以免费上学了。从此,王台沟再也没有一名学生辍学。

“爱生如子”,这是王台沟的乡亲们对*的评价 

对于*来说,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些孩子。39岁的村民王树也是*教过的学生。他就住在教学点的附近,他说:“有时候小孩上完厕所后不会提裤子,郎老师就赶忙走上前去帮忙,大男人能做这种活,不容易啊。”

王台沟山高坡陡,还有一条四季长流的小河。冬季下雪路滑,夏季河流涨水,这个时候是*最担心的时候,万一孩子们有个闪失,自己怎么能对得起孩子们的家长。于是*又当老师又当家长。学生上学时衣服被雨水打湿,*生火帮他们把衣服烤干再上课;
遇到下雪,在接送学生的路上*总是走在前头,当“开路先锋”;
遇到小河涨水,*就翻山越岭把孩子接到学校,放了学再把他们安全地送回家里。有一次下午放学时,天阴的黑沉沉的,*不放心,怕孩子们走到半路下雨,他亲自去送孩子们回家,等到回来的路上,雨已经下的很大了,他只好摸黑往回赶。冷雨中,山村小路一片泥泞,山上下来了大水,过河时,他竟一下子跌进冰冷的洪水中。那时他离村子还很远,大雨如注,喊了半天只听到几声狗叫。当他挣扎着爬上岸时,想起怀孕的妻子,止不住潸然泪下......

33年,在王台沟绵延的山路上,他靠双脚跋涉了近一万公里

还有一件让*担心的事,就是那三间快要坍塌的教室。这三间土坯房,已经不知经历了几多风雨,房梁塌陷,墙体裂缝,四周用木头支撑着才勉强没倒。在这样的房子里上课,郎老师总提心吊胆,他担心的不是自己,而是那20多个孩子们。为了安全起见,1994年他开始张罗着筹建新教室,上级给了3000元钱,可这只是杯水车薪,解决不了大问题。*就把自己家的树放掉,把自己建新房的1000多元钱也拿了出来投到新教室的建设上。王台沟是个只有23户人家的村民小组,坐落在大山的深处,离凹凸不平的村路还有4公里,这里没有通讯,也没有车辆,人们的运输工具就是毛驴。一头毛驴一次只能驮30块砖。建房用的水泥、沙子、砖块,在乡亲们的帮助下,整整运了一个月。在这一个月里,*每天都要走100多里山路,一个月下来,他瘦了10多斤,可看到三间崭新的教室坐落在眼前时,*因劳累过度而瘦弱的脸上却露出了开心的笑容。

王台沟教学点是山区典型的“一师一校”,*一个人身兼校长、教师、管理员、炊事员、保姆、维修工等多项工作,每天来不来上课,上多少课,并没有人监督他,然而他从未因此放松自己一天。

北场子村小校长李万才告诉我们,33年,*几乎没请过假

除了早起晚归教书外,还要摸着黑干自家田里的农活。

复式教学班一般是二级复式,而*是一至四年级的四级复式,而且是全县办得最优秀、最成功的复式班。他开齐了每个年级的所有课程,包括音、体、美,4个年级将近30门课,学生最多时达35名。班上学生的成绩,几门主课总在全镇保持前三名。在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、动手能力、思维能力方面,*也摸索出了一套经验。*知道,复式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,为此他长期不懈地积累经验,探求其中的奥妙。在教学中,*注意发挥小助手的作用,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,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,同时还摸索出了一套以练为主的教学方法。在学科的穿插、学生座位的编排上,课堂动静照应、教学内容转换衔接上,他都事先周密策划安排。

风霜雪雨,四季更替。33年,*把自己对教育工作的一腔热忱化做浓浓深情,倾洒在王台沟的山山水水。多少年来,王台沟教学点儿童入学率、巩固率均达到100%。他教过的学生全部升入了初中,有的还考上了高中,考上中专和大学的有10多人。他自己也多次被评为市、县优秀教师和勤工俭学先进个人。

“三十三载心血难舍弃,黄牛自奋不用鞭。”

如今,54岁的*的头上已凭添了丝丝白发,他的生活依然清贫如故。面对金钱和山外繁华的世界,*心静如水。*也许失去了许多许多,但也得到了许多许多,他的生命已经和王台山融为一体。

推荐访问:事迹材料 教师

版权所有:致远文秘网 2014-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[致远文秘网]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

Powered by 致远文秘网 © All Rights Reserved.。备案号:冀ICP备14002712号-1